Search

#事件389 一成服務費和外加消費稅哪個比較陋習呢?

今天探員跟妹妹聊到台灣...

  • Share this:

#事件389 一成服務費和外加消費稅哪個比較陋習呢?

今天探員跟妹妹聊到台灣餐廳的服務費。
我:台灣要訂位的餐廳幾乎都要服務費很機歪。
妹:還好吧!我可以接受啦!日本不也有,不含稅!
於是我們就開始論戰起到底是哪一個比較陋習。

我個人是比較不喜歡一成服務費。畢竟消費稅就是繳給政府,但台灣餐廳的服務費,沒有人保證會進服務人員的口袋,等於是變相加價。既然都要加價,幹嘛不直接改菜單的標價就好了。

妹:你可能真的太久沒在台灣了,才會不習慣這個東西。
我:我還住在台灣的時候就覺得很機歪,又沒保證一定會給店員,憑什麼叫我付這個錢。

台灣的生活已經如此富裕,到餐廳用餐,難道還不知道除了食材以外,房租、裝潢、水電瓦斯、服務人員都是成本,何必先寫一個看起來比較便宜的價格再加價,含在總價裡不是比較好理解嗎。

A. 280元,加一成服務費
B. 308元,不收服務費
同樣都是收308元,難道台灣人都覺得A. 比較順眼嗎。

妹:喔喔,這樣數字不好看。
原來如此...

既然特別列出服務費,那就有了對價性,客人總會期待得到「應有的餐點」和「應有的服務」。無奈有些店也沒啥服務,甚至是服務很差,你也不能拒絕付服務費。而且有些店坐下來看了菜單,甚至是結帳時才知道要加,就會覺得有點討厭。

妹:確實有些很普的店還收服務費就會很想抱怨,大家看到帳單都會直覺講出「這要收服務費?!」
我:對啊!如果是消費稅,你應該不會冒出「這也要加稅?」的疑慮,問題不是加多少錢,而是名目。

我在想是不是這樣結帳時才加一堆有的沒的費用的消費方式反而有一種尊榮感呢?
客人OS:今天去的餐廳可是要收服務費的呢~我真有錢~

說到這個,日本長期以來令人困惑的外加消費稅價格表示即將走入歷史了。四月以後,政府規定商家要遵守總價表示的義務,也就是說,不會再有「500円+稅」的表示,而是「550円(うち消費税額等50円)」的標價形式。以後買東西不用在腦中算半天到底是加8%還是10%,或是付錢的時候才發現還要加稅囉。

話說我覺得最陋習的應該是日本有些居酒屋亂收的「席代」,還不像「お通し」會給你一盤小菜,就像收入場費一樣直接課下去,願意付錢的才有位子坐。不過在後Corona時代,居酒屋有客人就要謝天謝地了,這個陋習差不多也該消失了吧。

★新潟産「天使の初恋」
★近期吃過最甜最好吃的草莓,一顆280円+税也甘之如飴。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從宵夜文看東京飲食之好雷壞雷日常雷。 歡迎詢問東京庶民美食,高級的沒錢吃啊不好意思!
View all posts